1月6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985二期”数字化校园建设子项目“数字校史博物馆”在徐汇校区老图书馆一楼会议室通过了上海市档案局组织的专家组的验收。郑成良副校长出席验收会并开通数字校史博物馆。国家教育部、国家档案局、上海市档案局的有关专家、领导和上海地区高校档案馆(室)负责人应邀出席验收会。学校宣传部、网络信息中心、211/985办公室的有关人员也参加了验收会议。
专家组听取了档案馆范巨山副馆长关于数字校史博物馆项目建设情况的报告,观看了部分陈展内容的演示。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利用数字网络新技术,以信息丰富、功能强大的档案全文信息数据为依托,突破了实体校史博物馆的时空局限,完整地展现了交通大学110多年的历史、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成为全国高校第一个规模较大、内容丰富、展示新颖、特色鲜明、富有时代气息的数字校史博物馆,对高校数字校史博物馆的建设具有示范作用。该项目建设达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整体建设水平在国内数字博物馆领域处于前列,一致同意通过验收。专家组指出,上海交大档案馆通过数字校史博物馆的建设,在全国高校档案界率先形成一支专业交叉、结构合理、创新能力比较强的网上陈展研发团队,为项目后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与会专家认为,交大数字校史博物馆还具有以下特色:
一、结构完整合理,内容丰富生动。该项目重新编写了校史陈展内容方案,不仅包括实体校史博物馆三个展厅的全部内容,而且在广度和深度上做了深入的拓展,弥补了实体展厅在物理空间上的限制。数字校史博物馆正式展出的文献图片资料共有3000余件,虚拟展线相当于实体展线1000多米,是实体校史博物馆的4倍多。另外,还有FLASH制作17件,PPS专题3件,FLASH展厅2个,3D虚拟展厅2个。这些丰富的内容以喜闻乐见的多媒体形式展示出来,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多层面、多视角学习浏览的需要。
二、功能强大、设计新颖。数字校史博物馆拓展了实体博物馆的收藏、传播和研究等功能,融征集、收藏、研究、传播、教育、网上展示与文化建设为一体,互动性强,并富有亲和力和人文关怀,成为校史文献资料征集的窗口、校史文献多媒体资料库、网上陈展的研发基地、大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和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三、陈展新颖、特色鲜明。数字校史博物馆使用静态网页展示技术、三维虚拟展示和多媒体展示技术,图、文、声、像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学校的历史与文化,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情趣,达到了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效果。网页风格简洁、开放、雅致、律动,美观大方,栏目安排富有特色,操作简便。内页设计根据栏目内容合理汲取交大历史建筑中的文化元素,并配以不同色调,彰显出绚丽多彩的校园文化和交大人“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品质。数字校史博物馆设置了“文治学堂”、“感恩社会”、“文献征集”等互动栏目,较好地体现出学校的人文教育传统和饮水思源的精神。“文治学堂”栏目以国学大师、交大老校长唐文治先生的名字命名,下设“数字教室”、“每月一读”、“每季一题”等子栏目。“数字教室”以多种形式展示唐文治校长的论著和音频资料,供广大观众学习。“每月一读”栏目从唐文治校长的论著选出一些经典文章,让观众阅读,并可以在网站上撰写和发布自己的学习感想或体会,在网上与大家分享交流。尤为珍贵的是,还载有唐文治吟诵古文的音频(唐调),饶有韵味,别具一格。“每季一题”栏目每个季度刊登一条老交大国文考试的作文试题,让学生作答,然后将优秀作品在网站上发布,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些子栏目的内容,一方面表达对老校长的怀念,另一方面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在“交大英才”栏目下,特别安排了“本年祝贺”、“本年缅怀”等互动子栏目。系统可以自动搜索出本年度年龄逢“5”或“10”的校友院士或已故的校友院士信息,并向他们献花祝词。一方面,这是校史博物馆代表学校庆贺他们生日愉快,或代表学校缅怀他们为国家和学校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另一方面,可以供广大师生向他们祝贺生日或表达缅怀追思之情,以弘扬交大的人文关怀和饮水思源的传统。“文献征集”栏目是及时展示校友捐赠的文献实物的重要平台,以达到在宣传中深化征集工作,在征集中强化宣传展示的目的。
四、生动形象、如临其境。在数字校史博物馆“感恩社会”栏目中安排了“中院的故事”、“留园的故事”等形象生动的栏目,通过深入发掘建筑背后的故事,既让观众置身历史、如临其境,又表达学校对社会捐资助学举动的感激,弘扬感恩文化。
与会专家建议,希望学校继续加大对数字校史博物馆的支持力度,使其在系统完善、功能完善、内容扩充等方面持续发展,以在弘扬大学文化、传承学校历史和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数字化博物馆是利用数字化技术、现代化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将传统博物馆所具备的功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博物馆的功能得以充分实现。我校于1996年4月建成开放全国高校第一个校史博物馆,经过10多年的建设,已成为校史文献文物收藏中心、校史文化展示传播中心、校史研究中心与融资助学的平台,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实体校史馆物理空间的限制,许多新内容和近年征集而来的文献实物无法展示,而且随着学校重心向闵行校区转移,学生到徐汇校区参观校史博物馆颇为不便。为突破校史博物馆在时空上的局限,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便捷的校史学习服务,档案馆决定启动数字校史博物馆建设项目,并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被列为“985二期”数字化校园建设子项目之一。项目于2008年底正式启动,按照“总体规划、搭好平台;分步实施、长期建设;不断深化、逐步完善”的建设原则,目前已完成项目一期的建设任务,今后将会继续加以完善和提高。
数字校史博物馆的建成和开馆,是学校档案馆激活档案、发掘馆藏,服务师生、学校和社会,参与大学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我校创新档案知识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起点,标志着我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和服务领域在全国高校保持领先水平。数字校史博物馆已与交大网站主页链接,广大师生与社会观众只要打开交大网站,先点击“文博交大”,然后点击“数字校史博物馆”,即可进入浏览,或直接输入网址http://museum.sjtu.edu.cn就可进入交大数字校史博物馆。
数字校史博物馆与实体校史博物馆配合,形成了我校历史与文化的立体展示体系,不仅实现了校史博物馆无时空限制的开放,而且将传播、征集、研究和观众参与互动等功能整合在一起,构建了新的信息展示和服务平台,对延伸和拓展我校历史与文化研究与传播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文:姜玉平
摄影:戚建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