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 > 展览 > 展览回顾 > 海派面塑特展

无声的戏 立体的画——海派面塑特展


面塑,又叫江米人,俗称捏面人。是一种用面粉加彩以后捏塑成各种人物、动物等形态的陈设。捏面艺人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利用一柄竹刀,一把剪刀和些许面团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深受百姓欢迎。

面塑艺术的文字记载最早在汉代已经出现。现存最早的古代面人是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的唐代永徽四年(653年)的陪葬品——面制女俑头、男俑上半身像和面猪,这些都是陪葬品,民间面花最初是作为祭品用于祭祀而存在的。

在上海,面塑的历史已有上百年,最初是从手捏花色糕点成为“面花”演化而来。上世纪初即清朝末期,上海民间就流行用面粉捏成色彩鲜艳的物品作为供果。农家把已蒸好的各种面塑花摆在诸神前,其中猪头形面塑俗称“大供”,另外还有花馍、花果馍、礼馍、玩具馍等。面塑是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主要出现在嫁娶礼品、殡葬供品中,也用于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祈祷祭奠等方面。




沪交ICP备2010842

Copyright© 2018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通讯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档案馆

官方微博

校史博物馆